预约挂号(微信)
资讯中心
早产儿腋静脉留置输注营养液的临床应用技术
来源: | 作者:院编 | 发布时间: 2021-12-12 | 4322 次浏览 | 分享到:

早产儿腋静脉留置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价格便宜,既减轻病人痛苦又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保证了静脉营养液安全及时输入。是一项值得在新生儿科推广应用的护理技术。

一、腋静脉留置穿刺背景

随着医学的发展,早产儿成活率大大提高,在临床治疗中,营养支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早产儿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功能差或本身疾病影响,静脉外营养不能满足其代谢及生长发育的需要。近年来,静脉营养液推广应用,为早产儿治疗解决了这一大难题。

目前,静脉营养液的输入主要有三条途径:

(1)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作为营养液输入一途径,留置时间较长,但操作复杂,难度大,尤其是早产儿、骨性标志或体表投影不清楚,穿刺点位置,置管的长度难以掌握,操作和固定也困难、护理难度大,易发生合并症。

(2)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操作虽比直接置管简单一些,无须局部麻醉、缝针、创伤少,但术中少不了X线片观察导管位置,有导管插入右心房报道。在普通新生儿病房和基层儿科不便使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多,操作过程中易造成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留置期间易形成血栓,发生各种性质静脉炎,导管断裂、堵塞等。有文献报道,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达15%左右。

(3)周围浅静脉留置,此法虽简单,但由于早产儿周围浅静脉细,血流量相对要少,静脉营养液较其他液体渗透压高,对血管刺激性大,周围静脉输入时未能得到充分稀释,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液体渗出,针头脱出、静脉炎甚至局部组织坏死等并发症。达不到留置时间,需反复穿刺,影响病人休息,增加病人痛苦。

腋静脉留置避免了以上三种输入法不足。早产儿皮下脂肪少,肌肉筋膜薄弱,腋静脉在上肢外展(大于90°)时腋窝处浅表易见,对其留置穿刺,操作较简单,腋静脉粗,接近中心静脉,有资料研究表明,外周静脉血流量为1ml/min,上腔静脉血流量为2500ml/min营养液输入时很快进入中心静脉被血液稀释,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性。,腋静脉留置适合于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入。

二、必备条件

1.  具有较为规范的儿科单元。

2.  有保暖设备如空调、温箱。

3.  护理人员对留置针穿刺熟练,并经过推广单位的技术培训。

三、适应范围

在县级医院及具有较为规范的儿科单元乡级医院的儿科或新生儿病室,早产儿需输注营养液或刺激性较大液体可使用腋静脉留置,周围静脉无法穿刺时也可以使用腋静脉留置输注液体。

四、腋静脉解剖

(一)腋窝的构成  

腋窝有四壁,一底和一上口

1.     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及锁骨组成。胸大肌的下缘及覆盖它的筋膜和皮肤构成的腋前线。

2.     内侧壁:由上4或5个肋、其间的肋间肌以及覆盖它们的前锯肌构成。

3.     外侧壁:成自肱骨上段及其内侧的肱二头肌和喙肱肌

4.     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和背阔肌构成

5.     上口:由第一肋骨、锁骨和肩胛骨上缘围成。腋静脉在此口延入锁骨下静脉。

6.     底:由腋筋膜、浅筋膜和皮肤封闭。此处皮肤较薄,并有大量的皮脂腺和较大的汗腺。

(二)腋窝的内容

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神经,腋窝淋巴结群及淋巴管,大量的蜂窝脂肪组织。

 (三)腋静脉的形成 

从腋静脉解剖位置可知:腋静脉由贵要静脉在大圆肌下缘延续而成,通过腋窝上口收集头静脉血液,最后通过第一肋骨外缘延入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属深静脉,腋静脉上行过程中有腋动脉在后外侧伴行,腋动脉内外侧深部有神经伴行,腋静脉粗,血流丰富,靠近中心静脉,是锁骨下静脉的属支,又是贵要静脉的延伸。

(四)早产儿腋静脉的特点

早产儿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儿肌肉、筋膜较薄弱,皮下脂肪少,在腋窝底部仅有皮肤覆盖。腋静脉虽为深静脉,但在早产儿上肢外展(大于90°)时,腋窝处可见其走向。

五、操作过程

(一)用物准备:美国BD公司江苏生产的22GY型静脉留置针,3M无菌护贴胶布,消毒棉球,静脉点滴物品。

  (二)营养液配制:严格无菌操作,各种营养液的配制成份及比例根据医嘱而定,先将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肪乳相混合,然后加入微量元素,最后加入维生素制剂。不能加入其他药物,如抗生素、止血药,营养液现配现用。

(三)技术操作方法:

1、环境温度:在温暖环境下(室温27—29℃),患儿置红外线辐射台上,辐射台温度设置为33-34℃。

2、体位:,裸露穿刺侧上肢至腋窝,用一小枕垫高穿刺侧肩部及上臂3—125px,上肢外展(大于90°),助手一手固定肩部及上肢,一手将腋窝处皮肤向上向胸前绷紧,不扎压脉带。

3、消毒范围:操作者消毒腋窝处皮肤,先用2%碘酊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消毒范围直径在200px左右。

4、穿刺静脉:操作者左手固定上臂,右手持留置针用10—15°角对准腋静脉直接刺入,见到回血后,助手帮忙固定上肢,操作者右手抽动针芯,左手边送软管,将留置针软管全部送入腋静脉,如Y型管内见到血液波动,说明误入腋动脉,立即拔除,用消毒棉球按压穿刺处不少于五分钟,同时注意观察上肢皮肤颜色。穿刺成功后,消毒肝素帽,接上5ml吸有0.9%Nacl液注射器,回抽通畅后,再推注2—3ml0.9%Nacl液使留置针内血液全部进入体内,最后在针座下面垫一小棉球,以免针座直接受迫上臂皮肤。

5、固定:用3M护贴胶布固定留置针并保护穿刺处皮肤,用一普通胶布加入固定,注明穿刺日期、时间。

6、连接微量泵 :消毒肝素帽,用吸有2~3ml0.9%Nacl液的注射器接头皮针将留置针内的血液推入腋静脉,接微量泵,调节输液速度。

7、封管:输液完毕,用2—3ml0.9%Nacl液正压封管,夹留置针小夹。

六、技术护理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穿刺时上臂不宜过度外展,送管时上臂稍内收便于送管。

3、留置期间患儿置温箱内,以便留置针观察,不采取穿刺侧侧卧位,以免针座压迫肢体,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4、保持穿刺处无菌。穿刺点有渗血时,用75%酒精擦拭干净,更换无菌护贴胶布,严密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感染及患儿体温变化,如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反应低下,血白细胞升高,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必要时作细菌培养。

5、对比观察双上肢大小和双侧腋窝后壁组织大小,发现双上肢大小不对称及后壁大小不一,考虑有液体渗出。观察穿刺侧上肢皮肤颜色,及时解除因压迫引起的肢体循环障碍。

6、妥善固定留置针,忌用环绕式固定。

7、每次输液后,必须正压封管,使用留置针小夹,避免血液返流入硅胶管,输液前发现有回血,禁用生理盐水抽吸和推注,以防血栓入体内。

8、不在留置针处取血标本,以避免堵塞管道和感染。

9、留置时间为7天。

七、并发症

1、感染:不严的无菌操作,选用的留置针材料过硬,固定及操作不当,均可引起穿刺感染,主要表现为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热、痛,穿刺点增大,不明原因的发热,反应低下,白细胞升高。

2、堵塞:因封管操作不当导致血液返流形成阻塞,封管后病人过度运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返流。表现滴速过慢或不滴。

3、液体渗出:套管脱出静脉,静脉壁薄弱导致液体渗入周围组织,穿刺过度损伤静脉后壁或针尖斜面在血管外,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或穿刺的上肢肿胀,腋后壁组织肿胀。

八、优点

1、操作简单、安全。早产儿腋静脉在腋窝处浅表易见,直接行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不伤神经及其他组织,避免了深静脉置管的高风险性,宜于推广。

2、固定容易。腋静脉留置针针座固定在上臂内侧壁上,不影响患儿上肢活动,不易受压,对需机械通气患者也不受影响。

3、组织反应小、分别用药方便。选用美国BD公司江苏生产的22GY型留置针,导管柔软,导管进入腋静脉长度只有62.5px,对血管机械刺激小,针座接有长短不两个管道,对我们分别用药非常方便。

4、经济实惠,病人易接受。22GY型留置针价格仅为贰拾元左右,包括静脉穿刺费价格也不足陆拾元,同样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5、并发症少。腋静脉粗、血流丰富、留置针套管入血管长度短,操作简单,感染率低,这些都减少了并发症发生。